《中国边疆史地研究资料数据库》开通试用(2011.10.20—12.31)

  继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向公司开通了几个古籍分析数据库的试用后,又向公司新开通了《中国边疆史地研究资料数据库》的试用: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资料数据库 http://211.166.9.36/login.jsp   用户名:nwu 口令:nwu2010   有效期:2011.10.20至2011.12.31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以前向公司开通的几个古籍分析数据库:   中国历代典籍总目系统 公 网:http://211.166.9.44/hbcc/              教育网:http://162.105.161.32/hbcc/   全唐诗分析系统    公 网:http://211.166.9.44/tang/              教育网:http://162.105.161.32/tang/   全宋诗分析系统    公 网:http://211.166.9.44/song/              教育网:http://162.105.161.32/song/   二十五史研习系统   公 网:http://211.166.9.44/h25/              教育网:http://162.105.161.32/h25/   用户名:nwu 口令:nwu2010   有效期:2010.9.26至2011.12.31   欢迎广大师生试用。   试用期间的问题咨询或反映试用效果的,请打电话88302041,88308272。对数据产品的订购推荐的,请打电话88302064。                                        图书馆                                        2011.10.20 附: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资料数据库说明   中国边疆既有陆海之分,又有古今之别。   中国陆地边境线有2.2万公里,分别与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15个国家接壤今日中国陆地边疆,广义指沿边9省区,即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甘肃、新疆、西藏、云南、广西,狭义专指边境地市所辖边境地区。边境地区总面积212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面积的22%,边境地区总人口2050万,约占全国的1.6%(2007年)。   与陆疆情形不同,中国海疆由沿海地区(包括岛礁)及近海经济区构成。中国分别与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隔海相望。中国海岸线北起辽宁省的鸭绿江口,南到广西的北仑河口,全长18,000多公里。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构成中国辽阔的海域,如果把沿海岛屿的海岸线也计算在内,中国海岸线的长度达到了32,000公里。   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边疆与内地在经济发展方面并不平衡,社会发展进程也非同步,地区文化存在诸多差异,加上周边国际环境影响,边疆地区,尤其是边境地区,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在传统学术研究中,边疆研究资料零散,成果稀少,基本被边缘化,甚至被视为禁区。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周边环境的改善,地缘政治出现新的格局,中国边疆社会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社会各界的关注向边疆研究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于是中国边疆研究近年来越来越成为中外学者关注焦点,不断有边疆研究重大课题立项,一个边疆研究的高潮正在形成。   鉴于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我们开发中国边疆研究资料数据库,组织学者搜罗辑录历史上有关边疆的各类资料,包括散见于各类丛书、文集中的材料以及罕见档案、书信、日记、电文等,希望综合整理的资料能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丰富的素材。具体而言,根据不同专题,我们将在各个资料库中汇集专题的基本资料,并在边疆民族等6个子库中编入相关研究成果索引,使研究者能系统了解基本资料和研究动态,从而确定自己的研究视角。   根据规划,中国边疆研究资料数据库第一期按不同专题建立10个子库。 一、边疆民族资料及研究数据库   中国陆地边境线有1.9万公里在民族自治地方;135个边境县中,有107个是民族自治地方;边境地区总面积212万平方公里,其中民族自治地方占92%;边境地区总人口2050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51%。   因历史上中国边疆多有变迁,居于边疆地区的民族也随之发生多次变迁。迄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分布于中国边疆的世居少数民族约有30余个,其中大部分跨境分布。边疆民族的兴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边疆地区历史演进轨迹,对于我们今天开发边疆,构建新型民族关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数据库首先对这30余个边疆世居民族的历史资料进行梳理辑录,同时兼顾历史上居住在边疆地区的民族资料。大致以东北、北部、西北、西南、综合分类。这些资料除了廿四史等正史外,扩大搜集范围,旁及别史、文集、旅行调查、战事报告等。期望经过系统整理,逐步完善,便于学者调阅使用。   基本目录:一、东北民族;二、北方民族;三、西北民族;四、西南民族;五、综合 二、边疆界务资料数据库   国家要素不外乎主权、土地、人民。立国要有疆土,疆土要用边界标识范围。古代王朝中国常常以疆域、版图宣示自己统治范围,用朝贡、藩属表示周边国家关系。进入近现代,随着西方列强东来,国际法的传播与实践,大清国周边藩属相继沦为列强殖民地,进而危及与之接壤的清朝边疆,于是出现边界问题。 近现代中国边疆界务是一个较少被人关注的问题,之所以被忽略,大致有三个原因:第一,边界研究有禁忌。边界问题涉及外交,外交问题的敏感被认为关系国家利益,因此研究被要求符合国家政策(主要是外交政策)。比如,中苏关系友好时期,出于众所周知的一边倒政策,不能深入研究沙俄侵华对中俄边界形成影响;中苏交恶以后,沙俄侵华史成为国家论战的内容,因此又难以形成客观立场。这种研究背景,也波及中蒙关系、中朝关系、中越关系。因此,如何运用权威资料对历史真相作出客观叙述,成为制约学术研究深入的瓶颈。   第二,多元因素使边界形成复杂化,研究难度大。由于历史原因,今天中国与周边邻国的边界,往往有着列强操纵的背景。例如中朝边界有着日本占领朝鲜的影响;中蒙边界涉及沙俄—苏联支持蒙古独立;中尼关系由西藏与廓尔廓关系发展而来,又经历了英藏—中英—中尼关系的演变;中缅边界也有英国占领缅甸以后形成新的对华关系问题;中越界务直接受到清法条约影响,而对这些条约认可与不认可,无疑直接关系彼此边界条约的有效性。如果没有详尽的第一手资料来解读各个条约背后的内幕,很难理解今日中国边界划定由来。   第三,资料的分散制约着研究的深化。在上述两个问题得到解决的情况下,今天的研究,尽管仍有国家利益差异背景,但排除冷战因素已经成为大多数学者的共识,比较客观看待中国与周边邻国历史关系,让公众了解边界形成过程,理解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关系,都成为学者追求的目标。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由于中国与各个邻国的边界专题资料没有进行系统整理(有若干较陈旧而且带倾向性的内部资料辑录),仍难展开充分的研究,得出较客观的结论。有鉴于此,较系统地整理中国与各个邻国的界务资料,不仅迎合了学术发展的需求,而且还对于促进睦邻友好关系有实际功效。   本数据库辑录资料以近现代边界形成时间、空间为范围。资料来源,举凡相关官方文件、档案史料、边事汇编、奏议、外交会谈节略、勘界电函、当事人文集日记、有关调查、报刊专论、研究报告等,尽在收录。内容按类大致可分为综合、中俄界务、中朝界务、中蒙界务、英印与中国西藏界务、中缅界务、中越界务等。除了《清实录》、《大清会典事例》、相关条约及常见者外,经过专家学者努力,从各个收藏单位征集到不少稀见资料(包括可以公开的内部资料);考虑到资料的完整性(这对于研究工作非常重要),后期工作还将进一步补充,从而保持资料本身的系统性,将对学者研究工作大有助益。   基本目录:一、中国边疆概述;二、中朝界务;三、中俄界务;四、中蒙界务;五、中印界务;六、中缅界务;七、中越界务 三、边疆行政建制资料数据库   边疆与内地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行政区划的设置及其变迁。从历史上看,无论是荒土开发,还是征服、移民,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管辖都需要通过行政建制方式加以体现并巩固。与军事镇戍相比,民政设置更容易得到当地居民的认同,也是边疆长治久安的根本措施。因此,考察边疆地区的行政建制变化,可以使研究者了解边疆与内地一体化进程。   本数据库从众多的沿革地理文献中辑录出较为完整的边疆行政建制资料,另外,收录的筹边奏议、地方调查、地方文献也有大量相关信息,研究者可以纵向考察局部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段发生的沿革变化,横向将各边疆区放在同一时代加以比较,从中探索出规律性结论。   基本目录:一、边疆建制综合;二、东北边疆建制;三、北部边疆建制;四、西北边疆建制;五、西南边疆建制;六、台湾建制 四、边疆民族地区期刊资料数据库   由于历史原因,内地与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具有不平衡特点。近代以来,受到内地维新运动及现代化影响,边疆地区开始打破封闭状态,开始陆续创办期刊报纸。这些期刊报纸大致分为两类,一类由当地政府及文化人士创办,另一类由中央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或全国性学术团体创办。由于都是面向当地读者,内容以本地新闻、论说、历史研究、民族调查等为主。经年累月,这些旧期刊承载的信息对研究者来讲已经成为不可多得的资料;又由于这些旧期刊发行量较少,传承保存有一定困难,现在仅分别收藏在各个单位,所以学者要系统搜集利用比较困难。本数据库拟系统发掘传世的边疆民族地区旧期刊,如《吉林官报》、《蒙藏旬刊》、《西北杂志》、《康藏前锋》、《新青海》、《边政公论》、《东北集刊》、《开发西北》、《边事研究》、《西南边疆》、《 边疆事情》等等,陆续网罗,形成规模,使之成为相关研究的重要资料来源。   基本目录:《吉林官报》、《吉林教育官报》、《 东北丛刊》、《东北集刊》、《蒙文白话报》、《蒙藏旬刊》、《甘肃官报》、《甘肃教育官报》、《西北杂志》、《开发西北》、《 边疆事情》、《边事研究》、《康藏前锋》、《西南边疆》、《云南官报》、《云南教育官报》、《云南政治官报》、《广西官报》、《中国民族学报》。 五、中国边疆方志资料数据库   中国历史悠久,地方修志历来具有传统。地方志记载一个地区自然、社会、人文的历史和现状的各个方面。从天文地理、名胜古迹、物产资源、民族宗教、方言俗语、金石碑刻到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典章制度、著名人物、重大事件等等,记述范围较为广泛,具有大量历史信息,为深入了解该地区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参照。   引人注意的是,在中国现存八千余种方志中,与发达地区相比,属于边疆地区的方志较少,许多边境地区地方文献基本空白。这主要由于边疆地区社会进程较缓,文化传播与当地世居民族文化的交流接纳有个过程。因此,现存为数不多的边疆方志传载着非常重要的地方历史信息,许多信息为正史所不及,值得研究人员深入发掘。本数据库搜罗边疆九省区范围内各个时期形成的方志文献,尤其侧重边疆地市级以下方志文献,使研究者尽可能直接了解边境地区的社会历史变迁。同时考虑到中国历史上边疆的变迁,今日边远地区曾经也是边疆地区,如青海、贵州等地,因此考察历史边疆,也兼收这些地区的方志文献。   基本目录:一、边疆综述;二、东北边疆方志文献;三、蒙古-北疆方志文献;四、西北边疆方志文献;五 西藏地区方志文献;六 西南边疆方志文献 六、东北边疆史地文献及研究数据库   中国历史悠久,文献浩繁,但是由于边疆地区与内地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加上历史上边疆地区多为少数民族聚居地,族际文化传统不一致,真正属于边疆史地的文献并不很多。尽管前人已经做了大量辑录工作,如金毓绂的《辽海丛书》,今人的《长白丛书》、《黑水丛书》等,但与存世的东北边疆史地文献相比,实在太少。从古人与今人著录书目可知,东北边疆史地各类文献还有很多。此外,考虑到这些文献分布广泛,其中大部分隐身于各类丛书,搜集不易,系统搜集尤难。本数据库拟将相关文献彻底梳爬,系统编排,大量增加近现代以来的行纪、调查报告等各类文献,为研究者提供新的视角。同时将学者近十年来专题研究成果编辑索引,这可以使相关学者一方面免除到处找资料的难题,另一方面由于了解了相关研究信息,从而可以较准确地确定自己研究角度。 七、北部边疆史地文献及研究数据库   北部边疆通常指历史上的长城以北地区,也就是蒙古高原及其南缘。该地区在大多数历史时期属于游牧民族居地,而游牧民族逐水草而行,历史上文献传世不多,史地资料比较零散,需要勾稽整理。近现代以来,随着封禁政策的废除,开垦土地,调查物产,人员往来频繁,纪录渐多;又因列强蚕食侵扰,有关北疆筹边调查等不断增多,这些都为本数据库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本数据库以清代以降资料为主,不拘体裁,举凡相关官方文件、档案史料、边事汇编、奏议、当事人文集日记、有关调查、报刊专论、研究报告等,尽在收录。大致分若干专题,例如垦务,移民实边,外蒙古独立,沿革地理,综合调查,旅行见闻等,学者可以从中掘取研究素材。此外,本数据库还对近十年学者相关研究成果按专题分类编辑索引,供研究者参考。 八、西北边疆史地文献及研究数据库   西北边疆,主要指新疆、甘肃,青海地区如今只是边远地区,但考虑到在很长历史时期曾是边疆,史地文献收录范围也将其包括在内。   西北边疆史地文献前人也做过辑录,近年来较有影响的如《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等,可以讲是迄今为止西北地方文献汇集最多的丛书,但由于着眼点不同,许多史地文献并没有收录,特别是零散在各个丛书、文集等处的史地文献,仍大有发掘整理的余地。此外,介于蒙古、西藏之间的“两不收”情况,也使一批西北史地文献没有放在应有的位置。因此,在前人基础上,本数据库拟扩大搜集范围,补充前人遗漏,深入开掘各类体裁文献,诸如书信、电文、调查报告、档案等,为学者提供丰富的基本资料。同时按专题编辑近十年相关研究成果索引,以便研究者参考。 九、西南边疆史地文献及研究数据库   西南边疆指西藏、云南、广西三省区。历史上上述三个地区民族分布不同,与中原王朝关系也不尽一致,因此形成各有特色的地方史地文献。对三省区的地方文献,近年来有人已经做过若干整理,如《云南史料丛刊》、《清代西藏史料丛刊》等,均汇集许多地方文献,为学者利用提供了方便。但是由于收录标准不同,或受制于某些条件,这些史料汇编并不能囊括存世的史地文献,何况除了传统史书外,档案、文集、书信、报告等材料越来越为研究者重视,有鉴于此,本数据库着眼于学者们关心的近代以来边疆地区社会变迁,着力搜集清代以降三省区相关资料,按专题为研究者提供丰富的基本资料以及部分稀见史料。同时编辑近十年来相关研究成果索引,以便参考。 十、海疆史地文献及研究数据库   尽管海洋疆土概念的出现是晚近的事,但是古代中国先民在近海从事渔业及交通经贸活动由来已久,相关岛屿、海域的实际利用代代相传,具有历史继承性。丰富的古代中国海疆史地文献印证了先民开发、保卫海疆的历史过程。海疆史地文献数据库大致将相关内容分为古代中国海疆史地文献和沿海地区旧方志以及相关研究三大类。第一类主要包括了二十四史海疆资料、古代中国海运及海上交通、沿海形势图、沿海岛屿及台港澳、琉球、海防等,从大量历史文献中较为系统地辑录了有关海疆的资料。第二类包括、辽东、直隶-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台港澳沿海地区旧方志。其中繁浩的地方信息(诸如海事活动、地方经贸、抗倭抗夷等)为学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第三部分大致囊括了近十年海疆问题相关研究索引,学者可以从相关搜索中分析判断研究进程,从而找到自己的研究重点。   追求资料的完整性将是中国边疆研究资料数据库的规划目标。在以往研究中,我们注意到许多学者经常在某一领域对某些问题有深入的研究,但对中国边疆时空没能做出整体性研究,也缺乏各个边疆区域的横向比较以及纵向历史的追溯。除了学术旨趣不同,耗时费力搜集大量资料使得许多人望而却步。我们希望本数据库能为相关研究者提供比较丰富而且使用便捷的研究素材,帮助他们的研究提高效率。当然,资料的完整性并非可以一蹴而就,我们期望中国边疆研究资料数据库一期丰富的内容能够对启动新的研究课题有所助益。同时二期开发即将启动,我们将进一步实现数字化的全文检索,大量补充、更新资料,为利用者提供更多便利。
< 上一篇

中东研究所研究生学术月活动日程安排

法学前沿论坛暨法学院研究生学术活动月系列讲座

下一篇 >